今天刷到黄多多那组度假照(zhào)的时候,我第一反应是:
这姑娘(gū niáng)真好看啊。
她笑得特别放松(fàng sōng),就是普通 18 岁女孩👧该有的样子(yàng zi)。
结果一翻评论区,好家伙,简直像捅(tǒng)了马蜂窝。
有人盯着她的身材(shēn cái)指指点点,有人阴阳怪气说“这也太成熟(chéng shú)了吧”,还有人拿着放大镜对比(duì bǐ)她 8 岁和现在的照片,信誓旦旦分析(fēn xī)她“绝对整容了”。

想想挺讽刺的(de)。
十年前《爸爸👨去哪儿》里的黄(huáng)多多是什么风评?
圆脸短发的小女孩👧(xiǎo nǚ hái),安安静静给弟弟妹妹系鞋带、分零食,全网(quán wǎng)夸她“懂事”“有教养”。
那时候没人(méi rén)嫌她“不够孩子👶气”,因为 8 岁的她(tā)完美符合了大家对“乖女儿👧”的(de)想象。

可十年后,当她正常地长(dì zhǎng)开了,眉眼舒展了,多次因为着装(zhuó zhuāng),造型,被网友喷。

这让我想起(xiǎng qǐ)超市里那些被捏来捏去(qù)的水蜜桃。
有些人对待女孩👧的方式(fāng shì),和挑水果没两样。
8 岁时要“甜而不腻(tián ér bù nì)”,18 岁时得“熟得恰到好处”,稍微不(bù)符合他们心里的标准,就要盖上“变质(biàn zhì)”的戳。
那句“熟透了”的评论特别(tè bié)刺眼,仿佛在说:你的身体不是(bú shì)你的,是我们所有人的谈资。

更(gèng)荒诞的是,这种审判还戴着(zhe)“为你好”的面具。
有人说“ 18 岁不该(bù gāi)这么穿,容易招是非”,好像女孩👧的(de)存在意义就是规避风险;
有人翻出她(tā)妈妈👩孙莉年轻时的照片,一边夸(kuā)基因好,一边暗搓搓质疑“是不是微调(wēi diào)了”。

你看,他们连夸人都带(dài)着钩子。
先捧高母亲的美貌,再暗示(àn shì)女儿👧“不够天然”。
这套话术太熟悉(shú xī)了,就像总有人问职场女性(nǚ xìng)“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”,本质上都(dōu)在把人往模具里按:
你最好(zuì hǎo)是漂亮的,但不能太漂亮;
最好是(shì)聪明的,但不能聪明到让人(rén)不舒服。

其实黄多多做错了什么(shén me)?
她不过是像所有普通女孩👧一样(yī yàng)长大了。
没炒作绯闻,没营销学霸人设(bà rén shè),在国外读书📖、弹琴、画画,连面对争议(zhēng yì)都懒得吵架。
这种“不配合”的态度(tài dù)反而让某些人急了,他们期待星(xīng)二代要么活成真人秀里的标本,要么(yào me)堕落成“伤仲永”的典型,偏偏黄多多(duō duō)选了最“无聊”的路:
做个正常人(zhèng cháng rén)。

我特别理解她为什么不回应。
解释(jiě shì)就是给谣言输血🩸,吵架就是给流量(liú liàng)喂饭。
你看那些分析她五官的(de)帖子,像不像实验室里解剖青蛙?
只不过这次(zhè cì)被钉在板子上的是个(gè)活生生的女孩👧。
她越淡定,越显得(xiǎn de)那些上蹿下跳的评论像个笑话。

有时候(yǒu shí hòu)想想,我们对“成长”的理解有多(duō)双标。
男孩👦 18 岁被夸“小伙真精神(jīng shén)”,女孩👧 18 岁却被嫌“不够清纯”;男孩👦(nán hái)晒肌肉是“阳光”,女孩👧穿吊带就(jiù)成了“博眼球”。
更别说黄多多(duō duō)还是“星二代”。
这个标签让某些人(rén)理直气壮地觉得,自己买了《爸爸👨去(qù)哪儿》的票,就能终身免费参观她(tā)的人生。

黄磊以前说“不要求孩子👶(hái zi)完美”,现在看,这话得反着听(tīng):不是父母不要求,是这个社会对(duì)女孩👧的要求早就疯了。
要纯真(chún zhēn)但不能幼稚,要性感但不能俗气(sú qì),要优秀但不能有攻击性。
而黄(huáng)多多最“叛逆”的地方,可能就是她(tā)压根不想玩这个游戏。

所以啊,那些(nà xiē)骂她“太成熟”的人,到底在(zài)慌什么?
也许他们怕的不是一条(yī tiáo)白裙子,而是怕女孩👧们发现:原来(yuán lái)长大不需要道歉,原来被指指点点不是(bú shì)成长的必选项。

18 岁该是什么样?
可以(kě yǐ)是白裙子沙滩,可以是校服马尾(mǎ yǐ),甚至可以是被颜料弄脏的工装裤(gōng zhuāng kù),只要那是她自己选的。
我们(wǒ men)总说“女大十八变”,却忘了下一句应该(yīng gāi)是“越变越像她自己”。